西夏区:讲好全域旅游故事


2019-10-15

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作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 “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 银川市西夏区自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立足文化资源优势,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不断挖掘创新文化资源旅游化利用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旅游,实现“致富梦”

黑黑的王彦新,脖子上挂着一个印有二维码的牌子。正说着话,微信语音播报突然响起:微信收款60元。

“又有游客骑骆驼了。”王彦新心里有数。

黑得发亮的皮肤,证明了旅游人的辛劳。

1993年,不到30岁的王彦新从陕北移民到西夏区,带着老婆和3岁的孩子租了一间平房,无学历无技能,填饱肚子成了一家人的首要任务。

打零工是他唯一糊口的途径。一次偶然的机会,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招零工,王彦新欣然前往。

这是他第一次进宁夏的旅游景区,走马观花看了两眼,直言“这是个拍电影的好地方”。

其他地方干一天8元,在西部影视城干一天给10元。王彦新决定哪也不去了,留在这里打零工。

1995年,《驼道》剧组进入影视城。一位朋友建议王彦新购买几匹骆驼租给剧组。“那时穷,5匹骆驼一共2万多元,我拿出全部积蓄才支付了一小部分,靠着面子赊了大头。”担心对方反悔,王彦新连夜把5匹骆驼拉回银川。

刚开始只是向剧组出租骆驼,后来王彦新承包了影视城的马场。

别看文化不高,干了几年旅游,王彦新深知旅游要发展,服务跑在前。保证骑行安全,定期给马匹刷洗,多用“请”“谢谢”等文明用语,尽量避免和游客起冲突……王彦新不仅自己做到,还规范着妻子和儿子的行为。

依靠旅游业,他的骆驼从5匹发展到十几匹,还有20多匹马,不但还清了赊骆驼的钱,而且在西夏区和兴庆区买了房。

今年9月25日,王彦新得知西夏区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他对未来更笃定。

近3年来,西夏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游客接待量累计突破1800万人次,分别占银川市的42%和全区的21%,旅游总收入突破148亿元,占西夏区GDP的15.2%,旅游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11.79%。

旅游,实现“创业梦”

今年9月,杨少锋一家5口的户口从河南迁入银川市西夏区,成了真正的宁夏人。

这一切,源于旅游。

杨少锋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酿酒。上世纪80年代,电影《红高粱》风靡大江南北,看完影片后,杨少锋产生了一个情结,一定要看看电影中的红高粱酒坊。

2007年,逐梦的杨少锋来到宁夏,直奔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看到影城内的红高粱酒坊,杨少锋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我酿高粱酒30多年,影视城拥有高粱酒的品牌优势,能不能结合一下?”

一脚迈出景区大门,一脚跨进影视城办公室。想法一说,与影视城的思路不谋而合,杨少锋顺利承包了红高粱酒坊。

第二年,杨少锋开始在宁夏的酿酒事业。依托影视城游客资源,酿出的高粱酒不愁销路。

一个人明显忙不过来,他叫来远在安徽工厂打工的儿子,之后又在西夏区开设了一家高粱酒销售店。

除了线下销售,杨少锋还有不少线上客户,他们大部分都是游客。“我现在微信好友已近2000人。”杨少锋说,旅游实现了他的创业梦。据统计,西夏区旅游对就业的贡献率达到32.69%。

旅游,驱动“生态梦”

随着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名声越来越响,葡萄酒观光旅游渐成气候,这就不得不说志辉源石酒庄。

“志辉源石酒庄逐渐成为宁夏发展旅游业带动环境改善最好的注脚。”宁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王磊指出,西夏区正努力引导旅游业态从山上观光模式向山下休闲度假模式过渡。

2007年,自治区提出发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当年,袁辉在贺兰山东麓沙砾地里种下第一批葡萄——200亩赤霞珠。2008年,沙坑、石头、葡萄在袁辉的思想里发生了物理变化,他将废石重新利用,顺着沙石采空区的高低地势建成复式酒庄,取名志辉源石酒庄。

至此,袁辉边建酒庄边种植树木,修复生态。

2015年,志辉源石酒庄酿酒葡萄种植已超过2000亩,生态林面积超过7000亩,酒庄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宁夏首家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葡萄酒庄。志辉源石酒庄游客接待量逐年上升,去年达15万人次,今年预计可达20万人次。

如今,宁夏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建成酒庄上百个。每个酒庄都有各自特点,吸引区内外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为全力打造银川都市圈西部生态屏障,建设“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美丽银川,近年来,西夏区立足实际,将西干渠以西现有各功能区总计33.52万亩土地,自东向西规划为浅山区湿地生态区、绿色葡萄产业生态区和浅山区森林生态区3个主要生态功能区。通过不断努力推进,目前已落实可用于生态建设的面积23778亩。

其中2018年已实施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生态廊道生态经济林科技示范区项目、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浅山区生态森林景观示范项目、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小镇道路景观项目等4个项目,面积共计3353亩。2019年,除续建2018年的4个项目之外,还计划实施贺兰山东麓防护林改造提升项目和110国道道路景观改造提升项目,2019年计划建设总面积15412亩。2020年,计划实施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核心区稀有葡萄品种繁育项目、采空区生态恢复治理及全民科学保护研究示范项目、贺兰山东麓浅山区生态治理示范项目等3个建设项目,总面积5013亩。

通过这些项目的稳步实施,最终达到厚绿量、高品质、森林连片、节点突出的优质森林板块,筑牢银川都市圈西部生态屏障。

追逐全域旅游梦

这是一个人人都是追梦人的时代。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西夏陵、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夏区辖区内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旅游景区4个。在全区,自然资源特别垂青西夏区。

“全景西夏、全域旅游”这个新理念,又赋予西夏区旅游发展新动力。

西夏区委、政府把辖区作为一个“大景区”,形成以“景区景点为支撑、旅游功能区为载体、旅游线路为纽带”的全域旅游规划总体布局,齐抓共管“大旅游”。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城乡建设、交通、土地利用、农业、林业、水利等规划融合,破解行业壁垒,共同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走出了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业发展“小马拉大车”的困境,走上了综合产业综合抓的科学发展之路。

2016年,西夏区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自然资源再优,也存在一定短板,3年的创建过程也是一个补短板的过程。”西夏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局长何曼丽直言不讳。

短板如何补?西夏区深知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通过全面优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旅游要素和产业布局,更好地疏解和减轻核心景点景区的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

夯实压舱石。西夏区出台《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把文旅融合上升为全区发展战略,全面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深化西夏区文旅融合发展。

将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在资金和配套设施建设上优先安排,在景区和星级农家乐创建上优先扶持,在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培训上优先考虑,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联动、全民共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强大合力。

整合财政土地等政策支撑,实施“以债代投、以奖代补”财政扶持政策,设立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争取旅游基础设施专项债,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盘活工矿企业存量用地等灵活土地政策,满足全域旅游发展资金和空间需求。

补设施短板。规划建设银川火车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建成贺兰山东麓旅游风景道210公里、城市绿道80公里、自行车骑行道150公里,交通绿道将西夏区的自然风光与贺兰山文化相融合,将风景道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扎实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

建成A级旅游厕所85个,覆盖率达90%,将“厕所革命”从景区、乡村旅游延伸到城市街区、旅游线路。创新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推广厕所数字地图、App等管理服务创新手段,解决游客“找厕难”“如厕难”等问题。

厚植特色增优势。深挖西夏历史文化、贺兰山文化、葡萄酒文化、影视文化四张特质文化名片,延伸开发西夏历史游、温泉养生游、户外运动游、酒庄体验游等旅游链条,精心打造2A级以上景区12个,协同串联沙湖、沙坡头等景区,打造旅游精品线路6条。

创优旅游环境。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新小线、贺兰山沿线、骑行专线、登山步道、慢行系统、交通驿站等旅游休闲设施建设,打造具有通达、游憩、运动、健身等复合功能的主题旅游线路。

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根本目标,优化旅游服务全过程,完善骑行驿站、旅游标识、咨询服务台等服务元素,推进涉旅场所实现免费无线网络、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全覆盖,主要旅游区实现智能导游、实时信息推送等智能化旅游服务全覆盖,着力提升西夏区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探索“文旅融合,创新驱动”之路

今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将71家单位认定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银川市西夏区位列其中。

王磊认为,西夏区的实践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值得学习和借鉴。

西夏区深入挖掘地域特质文化,以西夏陵、贺兰山岩画等创建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把更多的文化元素贯穿于全域旅游发展各个环节,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地方餐饮、文创产品。

持续放大全国先进文化县、中国贺兰砚之乡、全国诗词之乡创建等品牌优势,以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核心区、宁夏西线黄金旅游带区位优势,培育张裕、贺兰晴雪、志辉源石等各具特色的酒庄25座,全面提升西夏区旅游形象。

学习借鉴东部地区古村落建设经验,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打造贺兰山东麓“望山小镇”民宿集群、生态文化旅游廊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引导农民既种庄稼、又种风景,有力推动“旅游+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餐饮100余家、星级以上农家乐11家。

提标改造镇北堡民宿村、老食街、贺兰山东麓骑行驿站,规划建设文化艺术旅游学校,集中开发人才培养、文化体验、酒庄旅游等旅游业态,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旅游综合效益。

西夏区获评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契合了自治区提出的“将旅游业融入到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的顶层设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