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宁夏政府网 | 银川政府网

| | 无障碍阅读

镇北堡镇371户农民开启幸福时光

      发布日期:2017-10-16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恢复默认

  10月13日,位于西夏区镇北堡镇镇中心的“幸福小镇”安置房迎来一群新主人,来自辖区镇北堡村、昊苑村、华西村、德林村、团结村等地的371户村民,当日正式迁入,从此他们放下锄头、住进楼房,成为一名城镇居民。

  2013年,为加快发展经济,提升人居环境,当地实施了包括“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110国道拓宽综合改造”“北街组主干道路综合整治”“棚户区改造”等多个项目,建设征地遍及镇北堡镇下辖的多个村落上千户家庭,而与改造项目同时启动的还有镇北堡镇“幸福小镇”安置区的住房建设。

  2016年下半年,“幸福小镇”一期交房,安置农户418户2300人。2017年10月13日上午领号分房的371户村民则是“幸福小镇”二期的第一批住户。“三期的住房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底能交房。”镇北堡镇党委副书记石平院介绍道。

  村民们放下锄头住进楼房,转身成为城镇居民,这是过去五年里,镇北堡镇产业成功转型升级的结果。但放下锄头干什么?住进楼房盼什么?这

  也成为镇北堡镇领导干部们首要思考的问题。

  放下锄头干什么?当地多个协会帮村民就业

  “还是住自己家舒服,租房住很拘束。”拿着手中选取的房号,37岁的虎维庭很是兴奋。

  4年前,虎维庭的宅基地被征用,一家人搬进了镇上的出租房,每年房租4000元,“从2013年7月租房开始,政府就每人每月补贴180块钱,我们家6口人每月能拿到1080元的租房补贴,一年下来除掉房租还有剩余。”除住房补贴外,在租房居住的4年间,虎维庭和妻子也通过打工的方式,每年能增加5万至6万元的家庭收入。

  像虎维庭一样放下锄头进城打工的村民还有很多。为帮助村民再就业,镇北堡村成立了“劳务输出协会”“影视旅游服务协会”,除陆续将村民介绍到二三产业工作外,还牵线搭桥帮助村民开展旅游运输、发展特色产品。

  “有的就在周边酒庄打工,有的去城里酒店、工地等服务行业,收入比以前种地高了不少。”镇北堡村党支部书

  记李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6年至2017年年间,该村的“劳务输出协会”共向外输出1000人,这部分人的人均年收入从以前的1万元增长到如今的2万余元,“收入比之前增加了很多,大家的干劲也就更足了。”李飞说道。

  在劳务输出的同时,该村也依靠镇北堡西部影城、温泉小镇等景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一些村民放下锄头,加入到剧组车辆运输、群众演员、剧组布景和道具等行业,成为了当地文化旅游浪潮中的先行者。“现在我们更看重当地的特色产品展销这一块,下一步要将现有的特色产品展销中心扩大增强,吸引游客前来购买,打造一个特色产品交易中心。”李飞充满信心地表示。

  住进楼房盼什么?产业转型升级“多面开花”

  21年前,吴维军从西吉县来到镇北堡西部影城工作,随后便落户到镇北堡村。“21年前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沙地,人非常少,主要靠种地、打零工养家糊口,经济很困难。”吴维军说。

  从最初一名小小的美工,到如今

  镇北堡西部影城的高层管理者,在吴维军的身上,可以看到当地村民勤劳致富的影子,而吴维军也见证了镇北堡镇从无到有,从贫穷到富裕的那段艰苦奋斗的时光。

  石平院介绍,为推动农民增收,镇北堡镇以“富民强镇”为目标,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休闲旅游、温泉健康养生、现代都市农业观光特色游、有机枸杞、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特色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在影城、温泉小镇等旅游景点的带动下,2017年全镇景区游客量约502万人次,年旅游收益达到2.92亿元;酿酒葡萄产业方面,全镇种植葡萄2万亩,已建成贺兰晴雪、源石、兰一等酒庄24座,年均产酒260吨,创造收益5500万元;有机枸杞产业方面,全镇种植有机枸杞3800亩,年产枸杞1000吨,年产值约3000万元。2016年,镇北堡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23元,比2012年高出1.7倍,年均增长15%。

  “我们镇还先后被列为‘国家重点小城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特色小镇’‘最受中国报业关注的十大古镇’‘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谈起这些殊荣,石平院的话语中透着喜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