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宁夏政府网 | 银川政府网

| | 无障碍阅读

“小人物”发展故事中描绘的镇北堡镇

      发布日期:2019-04-23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恢复默认

镇北堡镇的前身是江苏华西村援建的宁夏华西村。回首镇北堡镇开发的23年,有太多主题,有乡村振兴,也有东西协作。然而,每个镇北堡人的心里都有一部镇北堡镇的发展史,让我们一起看看孙世能、李飞这些“小人物”的故事,描一描镇北堡镇的发展轮廓。

昔日活在荒滩上今朝不想走

“我1997年来镇北堡镇的时候,到处是荒滩,房子少,人也少,最多也就五六千人。”镇北堡镇德林村村民孙世能说。

“现在镇北堡有多少人?”记者问。

孙世能张了张口,没出声,停顿了一下,又说:“现在镇北堡大得很么,人也多,我还真说不上有多少。”

在镇北堡镇,有很多人如孙世能一般,他们伴着镇子从贫瘠中成长,却在城乡巨变中,成了最熟悉镇子的“陌生人”。

问镇北堡镇早期移民迁徙的理由,十有八九是为了逃离贫困,孙世能也不例外。孙世能老家在甘肃会宁,靠天吃饭,山大沟深。1996年,19岁的孙世能第一次离开故乡外出打工。除了为挣钱,更为了给自己找个比老家好过日子的落脚地。孙世能到过许多地方,最远去过新疆,1997年他来到了银川,在银川火车站当装卸工。

“亲戚跟我说镇北堡在开发,我来看了看。花了两个月的工资买了8亩地。”孙世能说,当时镇北堡虽然荒,但相比老家,至少路是平的,而且在开发,有希望。

1998年,孙世能正式移居镇北堡镇现在德林村的位置,开了间电焊加工铺。“正在开发的地方,有人有车。人来了,总是要盖房子,要做门窗,我就有生意了。车来回跑,总是要修理,我也有生意。”正如孙世能所料,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开电焊铺的7年时间,孙世能完成了一部分积累,恰巧此时,镇北堡镇兴建农田水利、改善人居环境的工程不断,并且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于是,孙世能一边搞起了生猪养殖,一边承包起了农田水利、绿化以及农改厕等小工程。生猪养殖起起伏伏,最让他得意的就是曾从北京买进20多头优质种猪,不仅提高了本村养殖户种猪的质量,还带领部分村民养殖致富。

2015年,因为环保,他把原本60亩的养殖场改成了采摘园,种了30亩果树、盖了十几间房子。每年从端午到10月初,采摘园里成熟的果子不断。然而由于当时还建有砖厂,孙世能对采摘园并不怎么上心。近年来,大家对环保越来越关注,乡村旅游越来越热,孙世能也因势而变,关了砖厂,打算专心开发采摘园搞乡村旅游。“镇北堡镇有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你看,仅镇北堡村就有40%左右的村民在从事和旅游相关的工作。”孙世能分析到。

孙世能最好的时候,一年收入40多万元,然而,他却从未在银川置办过房产。“我从来没想过离开镇北堡镇,这里空气新鲜,基础设施也不比城里差。最重要的是,我相信这里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孙世能说。

镇北堡镇党委副书记石平院给出了一组数据:镇北堡镇目前拥有3.1万人口。在过去的20年,镇北堡镇投入8.5亿元整治沟渠2200公里,投入7.5亿元硬化道路2500公里,投入12亿元植树造林及绿化3.8万亩。

人均收入从1996年的600元,提升到了2018年的11605元。

“3个月的学习,影响了我20多年”

“我实际上是宁夏华西村,也就是现在的镇北堡村的第一批学员。第一批学员一共108人,最小的17岁,最大的40岁,我们去江苏华西村学习了3个月。这3个月的学习,影响了我20多年,并且还将一直影响着我。”4月22日,镇北堡村党支部书记李飞坐在办公室里对记者说道。

李飞是海原人,1997年他刚高中毕业,就被村上通知成为了华西村首批学员,要先到宁夏华西村培训1个月,再到江苏的华西村培训3个月。这个消息让当时的李飞喜出望外。“1992年到1994年,我老家旱了3年。靠天吃饭,一年到头,收获的粮食还没有种下的种子多。能有机会离开这儿,能不开心吗?”李飞说。

1995年8月,李飞来到华西村,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大山,银川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鲜。1个月后,他又坐着火车,第一次出了宁夏,来到江苏华西村。这个村子不仅颠覆了他对“村”的认知,也颠覆了他固有的“等靠要”思想,更坚定了他奋斗的信心。

在江苏华西村的3个月里,李飞在轧钢厂维修车间边干活边学习电焊技术,每月1500元工资。江苏华西村人的经济头脑让他钦佩,于是,他一有时间就找江苏华西村村民聊天,听他们讲发展的故事和经验。每周,江苏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亲自讲课的机会他也从不放过。“他们的故事听得越多,我越觉得要脚踏实地,好日子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出来的。最重要的是,你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1995年年底,李飞回到了宁夏,一年后他带着父母正式移民到华西村。他打过零工,还在一家苗木公司用了近10年时间进入了管理层。但在江苏华西村的经历一直“催促”着他闯一番自己的事业。他先是在镇北堡西部影城对面开了间小餐厅,以失败告终后,他又带领村民承包各类小工程,最多时有30多名村名跟着他干活儿。在积累一定资金后,2010年他承包了大夏驿站。“那个时候,镇北堡镇正是旅游业上升时期,然而能接待剧组的酒店只有两个,能接待旅游团用餐的也只有3个,现在有20多家酒店能接待剧组,5家能接待旅游团用餐。”李飞说,他经营酒店的第一年接待了12个剧组,收入40多万元。

李飞是个有心人,他在开酒店的过程中,经常找剧组的人聊天,后来他发现道具行业有大发展,而在横店影城的一次考察更是坚定了他的信心。于是他在经营酒店的过程中,通过购买、交换等方式,收藏了1万多件道具,并建起了道具库。“这些道具足以满足一个西部荒漠剧历史剧组,可以为剧组节省不少制作成本和运输成本。”然而,李飞深知,比道具库更能带来发展、更能留住剧组的,是摄影棚,但这是他力所不能及的。

2017年,李飞当选镇北堡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积极争取下,摄影棚项目在镇北堡村开建,计划今年7月投入使用,预计每年能壮大村集体收入45万元。与此同时,他在镇北堡村建起了民宿,也将于7月投入使用。

“我将利用我多年在影视行业积累的人脉和资源,吸引更多剧组来拍戏,带动我们村旅游影视行业的发展。”李飞告诉记者,摄影棚建成后,将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带动2000多人就业。而民宿产业将让部分村民入股分红、实现就业。

据了解,当年前往江苏华西村学习的第一批学员,有50%如今留在了镇北堡镇,而其中的20%已在各领域小有作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