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状态特别不好,想学却怎么也学不进去,中考我肯定会考砸。”“中考马上就来了,感觉自己一点儿进步也没有,怎么办呢?”中考进入冲刺阶段,最近初三学子在紧张的复习之余,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紧张、焦虑情绪。那么如何正确化解这些情绪呢?银川市唐徕中学西校区专职心理教师马荣燕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临近考试,最有效的复习方法是查漏补缺。”马荣燕说,学生要回归课本,针对每个科目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遗漏的知识点,对“遗漏点”进行梳理排序,列好计划,然后将“遗漏点”逐个击破。查漏补缺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复习效率,还能增强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在复习阶段避免盲目刷难题,做超出能力范围的题,这样不仅会浪费精力,还容易增加心理压力,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马荣燕介绍,大部分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都存在轻度的考试焦虑。研究表明,焦虑水平适中最利于考试的发挥。焦虑水平太低时,人们会觉得学习无趣,没有动机;当焦虑水平太高时,则会过度紧张,情绪低落,会影响正常发挥;而当焦虑水平适中时,人们的身心处于良好的唤醒水平,此时的焦虑才会变成动力,且不会感到过分紧张,表现才会处于一种最佳状态。
“焦虑水平太低的考生要多给自己一点压力和恐惧,列好近期的复习计划,抓住最后的冲刺阶段。焦虑水平太高可能是对考试结果的过度关注和对自己期望过高引起的,这类考生首先要将自己的期望调整到一个合适的水平,不要反复设想考试失利的各种情景和后果,把注意力放在让自己愉快的事情上,用愉悦的情绪逐渐淡化掉考试焦虑情绪。”马荣燕建议。
同时,考生需注意作息,要结合中考考试时间段对自己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如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休息。这样能保证在考试时间段内能够积极调动起自己的大脑,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提高效率。“备考的这段时间不宜‘开夜车’冲刺,疲惫感会加重考试焦虑,影响发挥。”马荣燕提醒。
此外,考试时,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也会加剧紧张情绪。马荣燕提醒,可以先用深呼吸的方式放松,然后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可能题太难,大家都不会,不是我一个人不会”等,最后尝试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做题上,不去想其他的事情。“中考既是知识能力的考试,又是应对策略和心态的考验。积极备考,努力调整好心态,在中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无限潜能。”马荣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