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芦花村和良渠稍村的3座蔬菜大棚内一派繁忙景象。成片的芹菜青翠欲滴,村民们正忙着收割、分拣、装车,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科技赋能+精细管理 芹菜产业提质增
“种植期间,村两委多次邀请农业专家指导,从育苗、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全程精细化管理。芹菜产量高、品质优。批发商来看了芹菜都竖起大拇指。”在良渠稍村的温室大棚里,现代化滴灌设备精准控制水肥,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我们种的是香芹,每个棚产量约6000斤,以每斤2元的价格出售,一百斤起售,欢迎大家前来采购。”良渠稍村党支部书记周晓军笑呵呵地说。
多方联动拓销路 家门口就业稳增收
芦花村的温棚里种植的是西芹,每座温棚的芹菜产量大约在12000斤以上,为高效完成售卖,村委会积极作为,与周边蔬菜批发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满载芹菜的货车一辆辆从村里驶出,将新鲜蔬菜运往各地。“这芹菜长得真不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批发商笑着说。“下次还来咱们村啊,咱得芹菜品质有保证!用的是有机肥,不打农药,绿色种植,口感特别好!”村民自豪地介绍着。芦花村村书记史志涛感慨到:“几个月来,我们时刻关注着芹菜的生长,从幼苗到成熟,倾注了太多心血。如今看到这个丰收的场景,心里满是自豪。希望这次的好收成能成为一个新起点,让芦花村的发展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足。”
小芹菜撬动大民生 乡村振兴见实效
“此次芹菜种植是贺兰山西路街道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关键尝试,通过‘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取得显著成效。”贺兰山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于颖介绍。市民张女士在社区团购群点赞:“这芹菜带着泥土香,价格比菜市场便宜,我们吃得实惠,农民也得了实惠,真是两头甜!”
随着一车车新鲜芹菜发往各大市场,贺兰山西路街道131栋各类果蔬温棚里,乡村振兴的生机正蓬勃生长。西夏区通过特色产业精准发力,让田间地头的“绿叶子”真正变成百姓致富的“金钥匙”,书写着稳就业、促增收、惠民生的温暖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