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无障碍浏览页面,盲人用户使用智能引导,请按ctrl加alt加R,查看详细说明,请按ctrl加alt加问号键

首页>走进西夏

自然资源

来源:银川地区 发布日期:2024-01-30

【打印正文】

字号: [小][大]

气候宜人

项目区气候属于中温带干旱地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晴天多,雨雪少,日照充足,是全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全年平均气温8.5℃,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30℃,年均日温差10-15℃,昼夜温差大,适宜发展经果林。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 3019.5小时;≥10℃的积温年均 3326.9℃;无霜期160~180天。年均降水量为200毫米左右,年均蒸发量2000毫米,干燥度4以上;最大风力12级,8级以上大风年均22天以上。主要灾害天气有大风、沙尘暴、霜冻、山洪等。

光能

西夏区地理海拔较高,气候干燥,晴天多,雨雪少,故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仅次于西藏拉萨市,属我国光能资源高值区。

太阳辐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6千卡/平方厘米,是全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比同纬度的华北平原太阳辐射多10千卡/平方厘米,比江南地区多30千卡/平方厘米,分布较均匀。但受气温影响,有时太阳辐射量则有所降低,其中大于等于O℃的作物生长期(3月10日~ 11月17日)太阳辐射约114.4千卡/平方厘米,大于等于5℃(4月1日。10月27日)约102千卡/平方厘米,大于等于10℃的作物活跃生长期(4月20日~ 10月8日)约86.5千卡/平方厘米,分别占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78.40/0、700'/0和590/00年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依季节而论,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3~5月)、夏(6~8月)、秋(9~ 11月)、冬(12~翌年2月)四季的太阳辐射量分别占年太阳辐射量的290%~29.7%、34%~34.3%、20%~21%、15.7%~15.9%。就月而言,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前后相差一倍多。太阳辐射的年变化曲线为单峰型,2~5月为急升阶段,8~9月为急降阶段。作物生长季节4。9月太阳总辐射量88~91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3010。小麦生育期(4月1日—7月15日)太阳总辐射量54.5~55.9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360/0。水稻生育期(5月1日—9月30日)太阳总辐射量74~76.6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53010。

日照以银川气象台1951~2006年实测资料,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39.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9%。日照的年变化,以季节而论,高值时段出现在夏季,为288.7~302.3小时;低值时段出现在冬季,为209~220.6小时。从日照的月分配来看,最大值出现在6月;为289.3。302.3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1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12月,为209~221.5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7.20/0~7.3%,日照时数的年变化幅度80~90小时。

云量多年平均总云量4至5成左右,低云量0.9成左右。云量的年变化可分为:1—3月为上升阶段,4~9月为高值阶段,10~12月为下降阶段。5月份云量最多,为5.5成;12月份,云量最少,为2.7成。每年日平均总云量小于2成的晴天为114.8天,日平均低云量小于2成的晴天为296.1天;日平均总云量大于8成的阴天为69.7天,日平均低云量大于8成的阴天为2.9天。

水资源

项目区地处贺兰山洪积扇区,地表水资源十分贫乏,地表多为季节性泄洪沟道,多数沟道在在枯水季节河水断流,河床裸露。受地形地貌、海拔高程和降雨影响,沟道水流具有暴涨暴落特性。大气降水除部分以地表径流自泄洪沟道流出外,还有部分补给了基岩的地下水,赋存于风化裂隙带内或渗入层状裂隙带。山前东麓地下水埋藏深度150-300米,多为基岩裂隙水、碳酸岩裂隙溶涧水河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沟谷潜水,地下水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1克/升。

土地资源

西夏区各类土地面积131.53万亩,其中:耕地27.23万亩、湿地729亩、园地5.83万亩、林地23.86万亩、草地41.49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8.46万亩、交通运输用地3.34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8.51万亩,其他土地2.74万亩。

土壤类型

项目区土壤类型有石质土、粗骨土、灰钙土、淡灰钙土等土类。

植被现状

项目区受地理环境、气候因子、土壤条件等影响,植物类型较为单一,且植被稀疏、覆盖率低的特点,主要为荒漠草原植被,包括戈壁针茅、刺旋花、芨芨草、狗尾草、猪毛菜、黄蒿、冰草等。人工栽植的林木主要有沙枣、刺槐、新疆杨、旱柳、垂柳、臭椿、白蜡、国槐、金叶榆、樟子松、桧柏、红柳、柠条、金银木、红瑞木等。经果林树种有枸杞、葡萄、杏树、李子、枣、苹果、梨、核桃等。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