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西夏区发展和改革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索 引 号 116401030100940046/2025-00049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7-08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效力状态 有效
责任部门 银川市西夏区发展和改革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银川市西夏区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日期:2025-07-08

【打印正文】

字号: [小][大]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区市党委经济工作会议、“两会”工作安排,聚力打造“两地五区一中心”,全力争创西部百强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开创银川科创新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主要目标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做好西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纲”和“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坚决打好打赢“八大攻坚战”,聚力打造“两地五区一中心”,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西夏区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主要经济指标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节能降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等完成自治区、银川市下达目标任务。

二、重点任务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落政策、强调度,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打好政策组合拳抢抓国家一揽子政策机遇,用好用活消费品以旧换新、专项债收储土地、房地产促销、减税降费等存量政策,开展财政、产业、环保、监管等领域新出台、新制定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完善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衔接好自治区、银川市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二是加强经济运行调度。聚焦产业发展、有效投资、消费潜能、项目建设、民生保障五大领域,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情况,精耕细作、精准施策,强化经济运行预测预警和调度引导,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三是加强助企纾困解难。深入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十项机制,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开展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权益。推动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强化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深化联系服务企业包抓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权益保护、公平执法等突出问题,确保企业诉求化解率90%以上。

(二)凝心聚力扩内需、扩开放,持续夯实发展基础

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开展有效投资提质、项目建设提速、资金争取提档、民间投资提效“四维攻坚”行动,深入开展“五比”活动,持续完善领导包抓、清单管理等工作机制,力促翠亨村葡萄酒庄等140个重点项目开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00%、90%以上。定期推介重点项目清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促进民间投资稳步增长。抢抓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两新”建设、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额度、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机遇,谋划申报和美乡村、应急保障医院等一批项目,力争全年争项目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二是积极促进消费升级。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统筹资金发放消费券,举办促消费惠民活动50场次以上,促进家电、家装等大宗消费。持续发挥“青年消费季”“夜逛西夏区”等活动品牌影响力,做大801文创园、兴泾大集、红酒街等消费载体,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引进品牌首店不少于10家,培育限上主体10家以上,新增消费集聚区1个。打造高能级旅游品牌,推进悦兰山四星级酒店创建。大力发展冰雪经济、演艺经济,推动冰雪音乐节等活动顺利开展,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持续扩大服务消费。三是推动招商提速增质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攻坚行动,动态调整城市机会清单,充分发挥以商招商、链式招商、会展招商作用,推广“西引力“品牌,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加力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应急保供中心仓及智能仓储系统等10个项目,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三)锲而不舍调结构、优布局,持续巩固发展根基

一是提速扩量做大工业。精准抓好隆基、中环、赛马水泥等龙头企业产销对接,促进重点企业稳产扩产。壮大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化工等主导产业,推动精密工业母机生产制造等107个工业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自治区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效应,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力争“三新”产业产值增长7%以上。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实施中石油宁夏石化数字化改造等项目,创建绿色工厂2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4家。二是提档升级做优服务业。出台《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实施方案》,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检测检验、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自治区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打造“两业融合”试点1个。持续推进文旅体养融合发展,实施红酒街文旅商业融合升级改造等项目,支持西夏陵、漫葡小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加快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创建宁夏(银川)贺兰山东麓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全年旅游人次、综合收入均增长10%以上。新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个,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力争服务业增长6%左右、占GDP比重达到35%左右。三是提质增效做精农业。提标改造高标准农田3174亩,冷凉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35万亩以上,奶牛存栏量、肉牛饲养量、生鲜乳产量分别增长5%、10%、5%以上,力争一产增加值增长5%以上。推进张骞郡生态型葡萄产业园等7个项目建设,提标改造酿酒葡萄种植面积3000亩,葡萄酒综合产值增长5%以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家、龙头企业1家以上、“三品一标”3个以上。四是提标壮大未来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化,加快宁夏电信-北京乐讯算力小镇建设等数据中心建设,新增标准机架2000个以上。发展低空经济,推动实施禾旋无人机低空经济等项目,多维度打造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推动铁塔公司无人机森林防火等项目建设,持续拓展休闲娱乐和社会治理领域无人机应用。推进产业数字化,工业领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提升至57%,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6%。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化,开展公共数据资源分级分类管理,挖掘中医研究院、高校等事业单位沉淀数据,积极招引企业参与公共数字资源开发应用。

(四)多措并举促改革、增活力,持续壮大发展载体

一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擦亮“西心办”服务品牌,力争90%以上行政许可事项纳入“一窗综合受理”,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增加20%以上。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开展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试点工作。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工作,进一步规范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流程,推动准入壁垒排查整改,加快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二是不断深化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垦地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贺兰山农牧场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等7个项目,将贺兰山农牧场打造为垦地融合发展样板区。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大力做好国家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结核病关爱行动试点等7项国家级试点和4项自治区级改革试点建设,推动各项重点改革走深走实。坚持以“六权”改革促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力争更多“第一证”“第一笔”落地西夏区。三是不断增强创新活力。加快自治区创新型县区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推行“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机制,实施科技项目50个以上、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家以上,培育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提升银川中关村双创园、西夏区教育发展联盟等平台载体专业化服务能力,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件以上,技术交易总额5亿元以上、科技成果370项以上。

(五)坚定不移统城乡、强融合,持续拓展发展空间

一是全面打造和美乡村。深入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打造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5个,创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在1500人以上,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村集体经营收益稳步增长。推进昊苑村和农垦庄点改革,打造农村制度改革试点2个。实施西夏区和美乡村等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提升,建设自治区“五大振兴”示范村6个。完成镇北堡镇、兴泾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二是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实施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棚户区改造等项目9个、城市道路疏堵提畅工程9个。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短板,建设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2个,打造小微公园2个、完整社区2个,推动无物业小区动态清零,城镇化率达到94%以上。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争创国家级社区服务标准化试点县区。三是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平吉堡安全饮水保障工程,高质量完成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及“四类管网”更新改造等9个项目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持续巩固拓展城乡融合示范村镇创建成果,建设城乡融合重点镇(街)1个,全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深化与经开区园地协调一体化发展。 

(六)千方百计优生态、做示范,持续擦亮发展底色

一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实施三北工程防护林建设和保护修复、国土绿化等项目,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全年改造提升退化林1.5万亩,矿坑生态修复面积5000亩。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万元GDP用水量下降3%。二是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扎实开展清洁取暖,实施宁夏电投多能协同一体化项目,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比例、PM2.5、PM10平均浓度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持续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兴泾镇黄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确保北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三是强化绿色低碳转型。深入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探索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储能设施+微电网”新模式,新增分布式光伏20MW,加快建设吉洋绿储储能电站、沿山变,新建一批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新增汽车公共充电桩200个以上,持续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推动矿坑修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诊断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举办第四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引导全社会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七)用心用情惠民生、提品质,持续提升发展成色

一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着力促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就业稳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基地等4个产教融合项目,积极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扶持政策,力争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00万元以上,城镇新增就业9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人以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率达到90%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坚持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改扩建银川市第四十五中等学校4所,新增学位4590个。统筹推进健康西夏区建设,实施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综合医院等6个项目,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以上。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实施西夏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普惠托位占比达到80%,争创智慧化老年宜居社区8家,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三是坚持兜牢社会保障底线。紧扣“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目标,及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各类补助,力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达730元每人每月。加大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切实保障退役军人、双拥优抚权益。

(八)多点发力守底线、保安全,持续稳定发展基石

一是巩固提高安全治理水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抓好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和重点场所安全生产,针对性开展排查整治,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水旱灾害、极端天气等应对能力,完成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二是巩固守好安全发展底线。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有序推进“烂尾工程”化解及“保交房”工程,常态化开展房地产促销,全力消化商品房库存。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强化中小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活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推动“双伪”机构基本出清,着力防范和化解国企债务、地方政府债务、金融等各类风险隐患。三是巩固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善粮油仓储基础设施,严守23万亩耕地保护红线,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分别稳定在15.1万亩、9.6万吨以上。全力做好能源保供,强化电力、天然气、成品油动态监测、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等工作,坚决守牢民生领域安全防线。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