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西夏区教育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义务教育>工作信息

索 引 号 11640103010093837Q/2022-00963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12-12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工作信息 效力状态 有效
责任部门 西夏区教育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西夏区实验小学多点发力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发布日期:2022-12-12

【打印正文】

字号: [小][大]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双减”政策落地以来,西夏区实验小学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坚持硬件配置和教师成长“两手抓”,多点发力不断赋能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一是凸显骨干教师引领。实验小学目前拥有各级各类骨干教师37人、自治区“创新素养名校长”工作室1个、凤城名师2人。学校支持骨干教师申报银川市、西夏区人才小高地,利用科研攻专项培养资金14万元加强人才建设。注重发挥骨干教师“造血功能”,通过骨干教师带头形成学科教研团队,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引领快速成长,打造名师课堂榜样示范、辐射带动,上述系列举措,促使学校形成骨干引领-成熟教师中坚-青年教师进步的教师梯队,构建师资队伍良好发展势态。大力推进集团教师“换血模式”。在集团化办学中,将南校区多名骨干教师安排到师资相对薄弱的北校区交流任教,完成3年内引领北校区教师队伍成长的目标。北校区也派出多名青年教师到南校区跟岗学习,形成两个校区教师互融成长的新格局。目前,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已形成五年级数学等多个南北校区联合教研团队并成功开展多次联合教研,有效加速了学校教师队伍成长。

二是抓实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学校强调要立足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做真研究,注重研究对象的过程性变化和教师专业水平提升,认真提炼成果,力求从实践到理论,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可复制经验,更好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自治区级美育课题《“双减”背景下美育教育建设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带领全体综合学科教师积极参与探究美育建设新做法,引导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学科教学中的美育育人作用。劳动课程研究团队《中华传统节日习俗在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中的延伸与实践》课题以传统习俗为切入点,有效寻求传统节日中劳动教育育人契机,融合传统元素积极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课题《基于“双减”背景下的一二年级语文无纸笔测评能力提升与有效评估研究》以一二年级语文无纸笔测评为研究点,不断探索通过无纸笔测评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大胆尝试将红色教育融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再走长征路、志勇大闯关”模拟情景巧妙将体育、美术、音乐、劳动、语文、数学等学科的综合性评价融为一体。开展红色教育同时积极创新综合性评价。2022年,西夏区实验小学4项自治区级、银川市课题已成功立项,课题研究已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是加强教师培训研修。学校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宗旨,以提升教师学科教研能力为目标,积极组织开展新课标引领下的教研活动。组建主抓教师专业成长、教科研管理工作的教师发展中心,形成每周一次小专题教研、每月一次主题教研、每学期一次教研峰会“三个一”工作机制,推行“对标展学——聚核阐述——进阶报告”主题常态化教研模式,以研促练、以研促教,促使中青年教师加快专业成长。主动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先后引进“合作学习”项目、崔成林教授“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建构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项目,开展德育、劳动教育全员网络研修、学科小专题和“例谈教学评一体化”全员研修,聘请崔成林专家团队开展专题指导。同时,牵手重庆市两江新区行远小学,共同云游行远小学,感受校园文化;聆听学校德育和劳动教育讲座,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成长。开展校本教研,举办“思政赛课及专题教研”“新课标背景下课堂变革暨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建构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大型校本教研活动16次,把教师从课程被动执行者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不断提高教师执行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