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40103010093837Q/2025-00081 | 文号 | |
---|---|---|---|
发布日期 | 2025-03-13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所属分类 | 重点工作 | 效力状态 | 有效 |
责任部门 | 西夏区教育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西夏区教育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强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断完善培育体系,全面推行“行走的思政课”,努力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党建+思政”构建课程育人局面。依据《西夏区“校校牵手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方案》,教育局利用教育发展联盟,搭建与高校链接平台,签订大中小学共建协议16份,以“高校+中小学”形式组建创新联合体5个,召开“校校牵手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观摩交流座谈会2次,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出全链条、系统性安排。全力打造“三好课堂”运行机制,推动形成“党支部书记讲好党课、党员教师授好示范课、学生学好大思政课”的育人新格局。
二是“队伍+思政”形成课程要素保障。各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思政课,三、五、八年级重点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课程。为确保课程实效,教育局引进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高层次思政教育专业人才5名,同时,选优配强中小兼职教研员,择优选拔30名教师成立“西夏区思政名师团队”,建成一支558人规模的专兼职思政教师队伍(其中党员教师210名),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思政课程落地中小学课堂提供了人力保障。
三是“研训+思政”提升课程实践能力。积极构建系统完备、学理兼修的师资培育体系,设立西夏区“思政”名师工作室2个,组建9个教学共同体,推动形成N个思政教学研讨小组,构建形成县(区)级、集团校共同体、校级三级思政教师培养机制。组织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课例研讨活动、道德与法治学科《读本》研修交流研讨等活动20次,思政教研员共下校指导20余次,听评课60余节。构建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校四级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坚持“聘进来+走出去”培养模式,分层次地开展集中培训25次,210余名道法教师参与培训,2名教师在自治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观摩活动中课堂展示,9名教师荣获全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竞赛活动一、二等奖次,13节精品课在自治区、银川市获得优异成绩,1节推送为教育部优课。
四是“智库+思政”推动思政一体化建设。围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签约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实践教育基地共建协议,发挥银川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作用,设立西夏区思政教研中心,逐步构建“高校+联盟+研究中心”的思政“智库”团队,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分类指导。承办自治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观摩活动,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交流观摩活动2次,举办思政一体化建设教学交流研讨活动4次,邀请北方民族大学教授定期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联合银川科技学院等高校举办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教育教学主题研讨活动,利用宁夏大学虚拟教研室、北方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中心”等场地开展大中小学思政交流研讨活动,不断提升思政课建设整体水平。
五是“资源+思政”全面推行“行走的思政课”。结合西夏区实际,实施《西夏区“行走的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统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基地、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文化场馆、科技场馆、博物馆、古迹遗址、研究院(所)等校外教育资源,设计形成“红色+”“科技+”“文化+”等6条行走的思政课主题线路,各学校累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35次,覆盖师生2.7万人次,组织教师参与银川市“行走的思政课”录制活动,打造形成4节行走的思政课示范“金课”。西夏区实验小学、西夏区第十一小学等学校联合宁夏大学、警官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大手拉小手”行走的思政课主题活动在区、市等媒体得到广泛报道。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