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西夏区统计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统计信息

索 引 号 640105-112/2019-00037 文号
发布日期 2019-05-10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统计信息 效力状态 有效
责任部门 西夏区统计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西夏区2019年1-3月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日期:2019-05-10

【打印正文】

字号: [小][大]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西夏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经济运行总体呈稳中有进态势。
      1-3月,西夏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90亿元,同比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8亿元,同比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全口径同比增长42.4%;完成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27亿元,同比下降19.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84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43元,同比增长9.0%。

1.jpg

  一、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经济总体运行平稳。1-3月,西夏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90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2.51亿元,同比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34.90亿元,同比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47.2:50.6。

2.jpg

主要特点:一是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今年以来,西夏区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推动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1-3月,西夏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68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49亿元,同比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完成0.19亿元,同比增长3.3%。二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1-3月,西夏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2.2:53.6:44.2调整为2.2:47.2:50.6,三产占比提高6.4个百分点,增速分别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9.3和10.1个百分点,三产快速增长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三是积极发展服务业。2019年,西夏区举办西夏风情园海洋花灯展暨冰雪畅玩季、贺兰山岩画冰峰嘉年华等冬季旅游活动,抢抓“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旅游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据文体旅游部门统计,1-3月,西夏区景区及农家乐共接待游客73.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1.8%;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20.8%。
       (二)规上工业低位运行。1-3月,西夏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主要特点:一是近六成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1-3月,西夏区监测的17个行业中,有10个行业的增加值保持增长态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4.0%,其中新增企业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2018年下半年投产,1-3月实现产值0.27亿元;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353.4%,其中宁夏哈纳斯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去年同期由于工业限气,企业处于停产状态,今年企业正常生产,产值同比增长465.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74.7%,其中宁夏电投西夏热电有限公司由于新增两台机组、供热面积增加,产值同比增长140%。二是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水泥同比增长5.6%,单晶硅同比增长39.7%,纸制品同比增长14.2%,变压器同比增长42.2%,大米同比增长35.8%。

3.jpg

4.jpg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1-3月,西夏区全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4%,“6+3”模式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9亿元,同比增长2.14倍。主要特点:一是三次产业整体上增长。1-3月,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1%,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6.0%,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9.6%。二是国有及民间投资同步增长。1-3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2%,占比达到70%,国有及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3%。三是新入库项目拉动投资明显。1-3月,西夏区新入库项目19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5个,500-5000万元14个。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银川供水工程(市政部分)项目、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5GW单晶电池厂房及相关配套建设项目、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锂离子电池石墨烯三元正极材料及导电浆料厂房二期项目共完成投资8.49亿元,占比42%。

5.jpg

(四)消费市场低速开局。1-3月,西夏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8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批发、零售业6.73亿元,同比增长1.2%,住宿和餐饮业0.85亿元,同比增长10.4%。主要特点:一是在元旦、春节消费和旅游的带动下,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人流物流增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效应凸显,尤其是春节商品购销两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其中:零售业累计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4.89亿元,同比增长9%,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4%,拉动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二是批发和零售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1-3月,西夏区批发和零售业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73亿元,其中:批发业1.84亿元,零售业4.89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9%,依然是支撑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

6.jpg

(五)财政收入降幅明显。从收入来看,今年以来,西夏区积极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确保纳税人应享尽享。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等税收起征点提高影响,1-3月,西夏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0.65亿元,同比下降32.4%,非税收收入完成0.62亿元,同比增长1.9%。从支出来看,西夏区积极筹集调度资金,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财政普惠和谐丰富。1-3月,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4亿元,同比增长46.8%,涉及民生的八项支出完成4.42亿元,同比增长65.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增长94.9%,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增长107.9%。
      (六)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1-3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84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43元,同比增长9.0%。

7.jpg

主要特点:一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均高于银川市平均水平。1-3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2%,比银川市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0%,比银川市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二是经营净收入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创业环境不断改善,个体工商户发展较快,根据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部门的数据显示,1-3月,西夏区新增个体工商户845家,新增注册企业284家,拉动居民经营收入增加。

8.jpg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制约经济发展。一是服务业占比偏低,层次不高。近年来,虽然西夏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有一定提升,但与兴庆区和金凤区相比差距仍较大。1-3月,西夏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6%,比兴庆区低14.3个百分点,比金凤区低19.9个百分点。从市辖三区比较来看,西夏区经济总量与兴庆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差距较大,1-3月,西夏区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比兴庆区低61.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比兴庆区低50.06亿元。二是二产结构性问题突出。近年来,西夏区工业着力壮大新兴产业,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制造业的绝对主体地位更加强化,但制造业高端化不足,传统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仍比较高,石化行业“一业独大”和中石油宁夏公司“一企独大”的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1-3月,重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8.9%,中石油的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8.5%,直接影响我区第二产业增速,影响GDP增长。
       (二)从规模以上工业来看:一是成品油价格下降影响重点企业产值。由于1-2月,成品油价格下降300-500元/吨,虽然3月份汽油价格较1-2月上涨200元/吨,但是总体油价与去年相比依然呈下降态势,1-3月,中石油宁夏石化分公司累计减少产值1.9亿元;二是重点行业产值下降影响规上工业增速。1-3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产值19.81亿元,同比下降22.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7.2%,影响规上工业产值增长,其中: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以生产单晶硅为主,1-3月,单晶硅产量同比增长41.3%,由于单晶硅价格同比下降40%左右,累计减少产值5.6亿元;三是停、减产企业较多。1-3月,西夏区停减产企业共36家,占全部规上企业的比重近50%,累计减少产值12.13亿元,同比下降12.2%。
       (三)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一是社会投资资金筹集能力弱,筹资渠道较窄。社会投资资金主要依靠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而抵押担保贷款难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投资能力。二是招商引资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弱。一方面,目前以中关村双创园为依托引进企业多为高科技产业,轻资产投资(无形资产等)多,重资产投资少,根据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制度,无法入库或上报投资;另一方面,部分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因入库要件不足,未能及时入库,重点项目入库迟缓等原因,影响投资总量的增加。
       (四)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一是1-3月,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亿元,同比下降5.6%左右,总体仍然呈下降态势,限上企业整体运行不理想;二是1-3月,在批发零售业企业中,对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较大的石油及制品类企业销售额降幅依然较大,其中:中石油银川销售分公司同比下降11.8%左右,宁夏兰星石油销售公司同比下降24%左右,宁夏寰通油品物资有限公司同比下降5%左右。
       (五)从地方公共预算收入来看: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财政增收,1-3月,西夏区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7.2%,而第二产业中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传统产业对税收收入的拉动作用不大,新的税收增长点不多,税收收入增长难度较大。
       (六)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一是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居民收入。1-3月,西夏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放缓,影响居民增收;二是工资性收入增长难度较大。工资性收入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均超过40%,在四项收入构成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但是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大多依靠政策性的调资,而调资频率和幅度往往非常有限,这就使得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难度较大,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缺乏动力。
      三、对策建议
       (一)质效并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立足产业优势,以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为引擎,突出质效并举,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农业向品牌化升级,工业向高精尖迈进,服务业向高品质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一是打造都市休闲农业。借力西线黄金旅游带区位优势,打造休闲农业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二是转型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借力中关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力促大数据类新兴产业落地投产。三是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激发西夏万达、新华百货、宁阳广场核心商圈活力,提升怀远夜市、同心街市场环境,做活西夏风情园、西部影视城“夜游”经济,活跃群众生活性消费;以公铁物流园区为依托,发展口岸经济,建设内陆物流市场;抢抓“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贺兰山东麓生态旅游廊道发展机遇,发展民宿游、乡村游、酒庄游等个性化旅游,促进消费升级。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发挥“首都带首府”和中关村科技创新平台优势,打造产业高端、创新活跃、和谐宜居的银川科技新城。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主动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尤其是在智能制造、延伸企业产品产业链上,挖掘民营经济在技改升级、转型升级中的项目和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抓好工业对标先进,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建立对标企业申报备案和综合评价机制,分行业引导鼓励企业对标行业先进,进行有针对性地改造提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是大力培植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加大限上商贸企业摸底、排查和培育入库工作力度。力促银西高铁银川西站商业新中心等高端城市综合体早日建成运营;扶持做活两个特色小城镇和三大农场市场;大力发展夜市经济,打造特色型、创业型街区,支持镇北堡影视城、温泉小镇等景区景点开辟夜游项目,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夜市品牌。二是培育新型消费领域,促进消费升级。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积极培育现代服务新业态,加强对农村商品市场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农村需求和农民消费的特点,引进适合农村和农民消费需求的投资项目。
       (四)固定资产投资:坚持把项目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有效投资的抓手,包装策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一是坚持项目“四制”,积极挖掘新的投资增长点,全力支持火车站西广场交通枢纽、银川中关村产业基地基础设施、西北部水系等区市在西夏区实施的重点项目建设,使投资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围绕新动能培育和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一批上市公司、央企国企、大型民营企业,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竣工投产率,确保项目“引进一个、落地一个、见效一个”。
       (五)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是加强收入征管,大力清缴欠税,坚持把依法治税、增加税收作为壮大财政实力、提高收入质量的关键环节,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税种征收,促进财政收入增长。二是加强调度,扎实开展税源调查工作,及时摸清税源变动情况,分析判断发展态势,把握税源增减变化和收入形势,加强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三是拓宽强化银政、银企合作空间,积极对接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加大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
      (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来说:一是增加政策性增资标准。城乡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最大,对可支配收入拉动作用最为显著,所以提高工资性收入是最为有效的增收手段,要及时落实各项增资政策,依法依规提高各类津贴发放标准。二是以中关村双创园为载体,大力发展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结合中关村创新突破“六位一体”园区发展理念,整合科技企业、高校院所、优秀人才、创业投资、孵化服务、创新政策六大要素,积极发挥中关村资源优势,通过PPP、EPC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初步形成创新研发企业聚集效应,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激发新的就业活力。对农村居民来说:一是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争取自治区休闲农业示范升级项目,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提倡技术革新,加快农林牧渔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传统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力发展如富硒枸杞示范园等新型产业,以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增加农民经营净收入;二是精准扶贫带动农村居民增收。通过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搭建增收平台、劳务输出、电商扶贫等扶贫措施,切实做到精准施策,脱贫攻坚。三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增加居民务工收入。利用开发区企业众多便利条件,依托公铁物流、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等产业优势,充分发挥“西夏区劳务经济发展协会”和劳务经济人作用,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为城乡居民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创造良好的农村居民就业环境。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和职业培训力度,尽可能提供价格较低、实用性强、丰富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渠道,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竞争力。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