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西夏区兴泾镇>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116401030100663103/2022-00839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12-12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 效力状态 有效
责任部门 西夏区兴泾镇人民政府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西夏区兴泾镇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2-12-12

【打印正文】

字号: [小][大]

今年以来,兴泾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银川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锚定西夏区建设“银川科创新城”和“两地四区”目标,以“党建引领、产业兴镇、生态立镇、富民强镇”为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党的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凝心聚力担使命,党的建设全面加强。镇党委始终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主线,着力提升组织工作水平。一是聚焦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扎实开展“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党委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十里铺村、泾华村等4个三星级及以上村党组织成功创建为党建工作示范村。稳步推进“四优四提”城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现代化,持续巩固“1+2+X”的网格治理模式,以“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为主要抓手,实现“活动共联、资源共享、事务共商、困难共帮”社区治理新格局。二是聚焦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今年以来全镇确定发展对象6人、入党积极分子9人。深入推进“三大三强”和“两个带头人”工程,持续开展“百雁”行动,加大对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培养力度,举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培训班,组织党组织书记外出观摩学习先进经验,着力解决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的突出问题。提升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能力,坚持“一月一晒单,一月一汇报,一季一考核”和不定期督查制度,先后召开驻村工作会议9次,外出观摩学习1次,组织参加各类培训班8次。三是聚焦党建引领经济发展建设。组织申报为民服务和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等各类项目23个,争取资金200余万元。持续深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2022年泾华村村集体收入有望继续突破百万。继续践行“组织联建、产业帮带、抱团发展”思路,泾华村党支部联合黄花村实施百亩大葱项目,帮助黄花村创收20余万元。十里铺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经验做法得到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肯定。

(二)真抓实干提经济,产业振兴全面推进。一是优化产业结构。着力补齐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要素,持续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兴泾镇设施温棚扶贫产业园三期项目,高标准建成温棚42栋,葡萄、草莓、羊肚菌等高品质果蔬种植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进兴泾镇十里铺村果蔬分拣保鲜冷藏车间项目建设,不断延长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十里铺村鱼菜共生项目当面投产达效,为村集体增收8.5万元。二是壮大肉牛产业。抢抓“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机遇,提升黄牛养殖规模化水平,目前共有23家养殖场,肉牛存栏1.5万头,年饲养量约5万头,活畜交易市场1个,年肉牛交易量约12万头。三是发展休闲农业。围绕休闲农业集聚区建设,有序推进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完成十里铺村休闲旅游示范村项目,带动周边农户融入产业链条,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十里铺村被评为自治区第二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四是支持创业就业。围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大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6期,培训农业技术骨干和新型农民100余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稳步提升。培育壮大劳务派遣公司和劳务经纪人队伍,现有劳务经纪人31人,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公司39家,全年转移劳动力2642人,实现就近有序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三)奋力攻坚添动能,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坚持项目建设、项目谋划两手抓,全年安排资金1.16亿元,完成了涵盖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方面的6个重大项目。一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在完成十里铺村及“南三村”村庄规划和镇域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兴泾镇污水管网建设项目,同步推进镇区居民点自来水连通配套工程,从源头上解决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和排水难题。聚焦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下大力气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全面提升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二是围绕重大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兴泾镇涝池庄点整体搬迁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全力以赴保证如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有序进行入住分配工作,让征迁安置群众顺利乔迁新居。着力推进兴泾镇失地农民产业园扩建项目,新建加工车间2座,延长产业发展链条,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形成区域性农产品集散交易地,预计辐射带动直接就业人数10人,间接就业人数150人。三是围绕人居环境提升,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稳步实施兴泾镇泾河村人居环境改造工程,改造农户庭院30户,硬化铺装道路14740平方米,改造墙面5360平方米,铺设文化展示墙800平方米等,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持续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新建兴泾镇泾华村中庄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改造范围137985㎡(合约207亩),涉及共401户1239人,目前已开工建设。

(四)千方百计惠民生,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全力化解“办证难”问题。建立社区固定办理点,协调开辟办证“绿色通道”,分类分期、分批分步化解重难点问题,全力推进初始登记办理进程。截至目前,累计签订康居安置合同3185套,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赢得民心。二是大力做好兜底保障工作。落实社会救助政策,严格执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兜牢民生底线,保障低保对象847人、临时救助32人、74名高龄低收入老年人等。三是从严做实疫情防控工作。把常态化疫情防控放在首位,扎实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按期超额完成60岁以上人员疫苗接种工作,接种率位居西夏区第一。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战略,科学精准落实各项疫情防控举措,严格落实乌玛高速平吉堡疫情防控卡口双带班制度,按照“不漏一车、不漏一人”的原则,坚决守好银川市“南大门”,得到自治区主要领导的肯定。四是扎实开展武装及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深入落实“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走访慰问退役军人19人,累计办理优待证198人,为5户困难退役军人家庭申请享受低保和建档立卡户政策,切实让广大退役军人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五是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新风正气,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破除各种陈规陋习,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送戏下乡、“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200余次,泾华园社区创作《移风易俗拍手歌》《移风易俗三字经》等小视频,深受群众喜爱。同时,新设室内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及健身室等活动空间,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开展舞蹈、健身、球类运动等体育健身活动,赢得了广泛赞誉。

(五)巩固推进抓常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是持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紧扣自治区“三区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标准,全面对水环境、土壤污染、沟渠垃圾等农村环境顽疾进行整治。因地制宜推行“户清、村集、镇运”的垃圾处理模式,实现垃圾治理常态化、科学化,共计清理垃圾1990余吨、整治沟渠94.7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90余亩。持续开展镇区环境卫生、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的长效整治行动,实现机械化与人工清扫相结合,彻底转变镇区环境面貌。二是严格土地管理责任制。配合西夏区自然资源局进行农村乱占耕地摸排工作,对40余亩基本农田内乱堆乱放进行整改恢复耕种;保持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高压打击态势,持续不断开展违章建筑大清理、大整治,全年拆除旱厕22所、废旧牛棚温棚24间,违法建筑31余处2万余平方米,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农田保护区和规划区内私搭乱建现象。三是持续优化保护监管机制。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落实巡查监管职责,扎实落实“林长制”,增强绿色底蕴,积极践行“河长制”,实施水域沟渠综合治理,全面落实“街长制”,加强街面道路全面整治。注重环境卫生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采取“找症结排毒素、舒经络保畅通、强保障促提升”三管齐下,努力建设清洁、文明、和谐、宜居的小城镇。

(六)动真碰硬抓治理,社会大局和谐安宁。一是深化基层治理,群策群力调处各类纠纷。积极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构建“三级联排化解”机制,逐步形成“134工作法”,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22年,化解铁路林带等信访积案,排查化解一般性矛盾纠纷132起,接受办理“12345”工单762件,办结率100%,处理信访平台交办件17件,化解率100%,化解重大矛盾纠纷1起,化解率100%。扎实开展群众自治工作,“一约五会”、“好邻居”调解队、“警格+网格”充分发挥作用,大力弘扬西干村村民见义勇为精神,不断激发全社会明德惟馨、崇德向善的内生动力,形成共治、共建、共享浓厚氛围。二是筑牢平安防线,全力巩固安全稳定环境。结合镇域实际情况,积极研判安全生产形势,以道路交通、建筑安全、应急防汛等领域为重点,以“建立平台准确掌握风险、健全研判机制识别风险、建强团队提高风险研判水平”为目标,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开展各类演练教学21场次,排查隐患11家,涉及重点行业安全大检查2家,切实做到一年内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开展防电信诈骗、养老诈骗等各类宣传活动200余场,督促指导9000余人下载了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率90%,位居西夏区第三。全力打造2个禁毒宣传长廊及1个公园禁毒主题宣传角,争创五星级社区戒毒(康复)中心。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党建引领,全力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力争村(社区)党支部全员晋级,实现五星级党支部2个,四星级党支部4个,三星级党支部3个。督促各党支部综合用好“三会一课”等形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集中与自学等方式相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广泛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指导各支部严把发展党员计划关、程序关、考察关和责任关,多渠道多层次吸纳有党性、能力强的先进分子加入到党组织中,每村(社区)发展党员不少于1人。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夯实党建基础,积极推进党员“五式”分类管理,引导党员干部靠前站位,主动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加强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培养和管理,坚持从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等人员中选拔后备力量,认真落实“一对一”培养帮带机制,帮助村级后备力量快速成长。三是纵深推进“一抓两整”创建行动,深入推进“党员群众中心户”工作,实现精准联系、服务群众。持续强化“四优四提”措施落实,积极培育社团组织,加快党小组和党建睦邻点建设,完善“三进四亮五争”党建服务载体,做深做实“1+4+N”的“街道吹哨,部门报道”机制,健全完善“1+2+X”网格治理力量,织牢织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网络。四是坚持“党建铸魂促发展”思路,深化“党建+产业、扶贫”发展模式,重点在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品牌、提升农业产业效益三个方面下功夫,推动实施兴泾镇设施温棚扶贫产业园项目建设,加快建成冷库及分拣车间,补齐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要素。

(二)强化产业带动,全力提升特色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一是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双轮驱动。继续着眼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产业规模。推广运用物联网、立体水肥一体化栽培、产品追溯体系等科学数字化生产技术,提升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打造集分拣、加工、贮藏、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整合养殖资源,激发中小养殖户积极性,对西干村肉牛养殖园区65栋牛棚进行统一改造。建立养牛协会,促进建立肉牛养殖业标准建立,狠抓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大力发展“认养农业”“托管农业”,鼓励引导宁夏腾达食品有限公司规模化进行牛肉分割加工,加快补齐肉牛产业精深加工短板,提升肉牛产业综合效益。二是打造兴泾产业品牌,改进营销宣传方式。扶持培育兴泾镇肉牛品牌,注重商标保护,把品牌培育作为推进兴泾镇肉牛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利用电商互联网等营销模式,变“卖产品”为“靠品牌”,不断提高牛肉产品整体竞争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肉牛产业模式。三是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增强项目带动力。抢抓“高铁经济”机遇,引进冷链等蔬菜瓜果保鲜物流产业,打造集生态农业生产、储藏、配送、销售为一体的集配中心和冷链物流体系,建成内外开放的流通集散基地,提升外销外运能力。新建米琪慕香食品厂加工车间、“南三村”特色食品产业园区,培优扶强牛羊肉、辣条、羊肚菌等当地特色食品产业,延伸食品加工产业链。对现有温棚设施产业、休闲观光农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在提升特色产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解放一部分生产劳动力,壮大劳务输出人力资源。

(三)聚力项目攻坚,全力开创兴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是抢抓发展机遇,提升项目谋划质效。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窗口期,通过“村级申报、企业直报、镇级统筹”的模式,结合实际对项目的建设适时性、项目可行性等进行分析研判,梳理提出项目储备清单,并对储备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滚动储备,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滚动发展和梯次推进格局。二是聚焦发展短板,促进城乡发展均衡化。精准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力谋划推进民生实事项目6个、道路硬化项目8个、环境卫生项目8个,完善民生社区小微公园、卫生服务站、数字乡村智慧平台等配套设施,配合做好闽宁扶贫公路、银巴高铁、乌海至银川国家高速公路等项目工作。泾华村、泾河村将主动对接“高铁经济”,发挥区位优势,盘活各类资源,改善群众生活状况同时促进村财增收。三是紧盯时间节点,加快项目推进节奏。按照“专班保障、压茬进行、环环解扣、挂图作战”原则,科学确定关键节点,定专班、定专人、定目标、定措施,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打足提前量。开工后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加快节奏,力争项目早投产、早运营、早见效。积极“跑厅进局”,拓宽项目资金渠道,坚持项目问题回访制度,建立项目问题台账,实行销号制,做到项目难题有人“接”,有人“解”,有人“盯”,确保项目稳步推进。

(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开启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一是筑牢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死守耕地红线,坚持“提前预防,及时制止”的原则,采取“发现一处、纠正一处、制止一处”的做法,加大土地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保证生态功能用地需求。二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绿色生态文明村”“知识竞赛”等群众性活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生态观念、人文精神,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绿色、环保、节约的文明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三是打造美丽乡村绿色样板。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整体形象,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全面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完善积分超市管理制度。做好河长制工作,加大对污水乱排、垃圾乱倒、侵占河床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打造泾河村美丽乡村,推进西干村环境卫生整治、道路建设、庭院美化,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四化同步”建设要求,以环境优美、农民富裕、民风和顺为目标,完成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秀美家园。

(五)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加强信访维稳,化解矛盾纠纷。始终坚持以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不动摇,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根本目标,强化重点人群管控,集中力量开展风险隐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信访包案制度,着力清理信访积案,及时与业务承办部门沟通协调,按时出具处理意见,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群体事件、极端暴力事件、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公共安全事故,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二是深化平安建设,打造平安兴泾。巩固深化平安社区创建成果,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维护社区平安和谐环境。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全力以赴落实好禁毒工作和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各项工作任务,确保辖区无重大黑恶势力,降低新吸毒人员滋生率。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常态化推进防电信诈骗、养老诈骗打击整治工作,强化宣传教育,开展以案释法,提升广大群众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做到辖区“零发案”,力开创平安兴泾建设新局面。三是抓好安全生产,筑牢安全防线。从企业、学校、村庄、社区到家庭,面对不同场景,精心策划安全应急演练、“开学安全第一课”和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等活动,由“点”到“面”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打通安全宣传的“最后一公里”。持续加强各类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排查和应急培训,从严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坚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全力推进食品安全、散煤销售及辖区防火巡查工作,加强应急管理、防震减灾、消防救援工作,让群众安全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六)坚定不移改善民生,全心全意推动群众幸福指数再提升。一是深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集中整治农村低保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落实落细低保、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逐一走访核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重点对象,确保应保尽保,全力做好民生兜底工作。二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组织开展好送戏下乡、文艺汇演、运动会等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是继续全力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困难农户、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通过为米琪慕香食品厂、辣条厂建设车间增加就业岗位,支持农业产业发展,鼓励农户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举办非遗技能、实用技能就业培训班等多途径、多形式促进就业创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