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401036943202787/2025-00030 | 文号 | |
---|---|---|---|
发布日期 | 2025-06-04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所属分类 | 西夏区 | 效力状态 | 有效 |
责任部门 | 西夏区统计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宁政发〔2023〕8号)要求,银川市西夏区进行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普查对象是西夏区辖区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西夏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银川市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各部门及各级普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普查人员两年来的艰辛努力以及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西夏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了机构组建、人员选调、物资准备、业务培训、单位清查、普查登记、事后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国务院、自治区和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精神,西夏区人民政府及时印发了《关于做好西夏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西夏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统计局,统筹部署西夏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实施原则,西夏区各镇(街)和村(社区)均组建了普查机构,为普查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参与普查工作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履职,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提供多方保障,共同推动普查顺利实施。
二、全面摸清家底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西夏区300余名普查人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对西夏区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抽取的个体经营户、以及选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逐一完成普查登记,根据普查对象的不同类别,相应采集其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源生产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活动、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情况、数字经济活动、投入产出情况等有关数据。这次普查全面调查了西夏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各类单位基本情况,客观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
三、科学规范实施
按照“坚持质量标准、坚持统分结合、坚持手段创新、坚持协作共享、坚持依法普查”的基本原则,西夏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西夏区经普办”)严格执行国家普查方案和自治区实施方案,积极探索方式方法,制定印发了《西夏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审核验收组织实施方案》等业务指导文件,为普查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在方法运用上,按照先单位清查后普查登记的方式,通过对辖区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清查,确保普查对象类型界定准确、普查单位不重不漏。在单位清查基础上,对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进行全面调查,对个体经营户进行抽样调查,对选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同步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在技术手段上,依托国家安全可靠的普查数据采集处理平台,手持移动终端小程序采集基层普查数据,支持普查对象网络自主填报,推进投入产出调查电子统计台账应用。为提高工作效率,西夏区经普办对照单位名录信息基础,收集整理辖区民政、编办和税务等部门资料,通过比对、合并生成底册信息,全面提高普查数据采集信息化水平。
四、确保数据质量
西夏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西夏区经普办严格执行《普查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压紧压实普查数据质量责任。认真执行普查方案,选优配强普查队伍,多措并举开展培训指导,组织基层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流程、质量标准进行数据采集与审核,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加强对普查数据的质量监测分析,扎实开展普查数据事中质量检查,积极配合银川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事后质量抽查,抽查结果表明西夏区普查数据质量符合控制标准。
总体来看,西夏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组织实施规范有序,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全面摸清了西夏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能够真实反映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达到了预期目标。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西夏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5846个,与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相比,增长84.0%,从业人员103116人,增长33.5%;个体经营户14661个,从业人员26594人。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