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文号 | ||
---|---|---|---|
发布日期 | 公开时限 | ||
所属分类 | 执法主体 | 效力状态 | |
责任部门 | 公开方式 |
局机关各股(室)、林草资源发展中心、土地整理中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西夏区自然资源局在其职责范围内依法实施行政执法,其执法人员持行政执法证进行执法。西夏区自然资源局行政执法的人员、职责、权限、依据、程序、救济渠道等事项如下:
一、执法主体
西夏区自然资源局
二、执法人员
西夏区自然资源局现有持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执法证人员23人,详见附件。
三、执法职责
1.负责自然资源动态管理巡查。
2.落实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报告备案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违法案件的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3.负责自然资源违法案件举报受理。
4.负责自然资源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公文制作和送达。
5.依法实施有关自然资源的行政处罚。
6.与执法有关的其他职责。
四、执法权限
1.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进行查阅或者予以复制。
2.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就有关自然资源的问题做出说明,讯问违法案件的当事人等相关人员。
3.进入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占用土地、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区内进行现场勘测、拍照和摄像。
4.责令停止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对正在进行的自然资源违法行为责令停止后仍不停止的,及时将违法事实书面报告西夏区人民政府,提请相关单位按照共同责任机制的要求履行部门职责,采取相关措施,共同制止违法行为,必要时可以将有关情况向社会通报。
5.其他依法可以采取的措施。
五、主要执法依据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等。
(二)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6.《基础测绘条例》
7.《城市绿化条例》
8.《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
9.《森林防火条例》
10.《草原防火条例》
11.《植物检疫条例》
12.《风景名胜区条例》
13.《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14.《宁夏回族自治区防沙治沙条例》
15.《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
16.《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贺兰山、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
17.《宁夏回族自治区禁牧封育条例》
18.《银川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19.《银川市公园管理条例》
20.《银川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
21.《银川市全民义务植树条例》
22.《银川市城乡规划条例》等。
(三)规章
1.《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2.《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
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5.《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
6.《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7.《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8.《甘草和麻黄草采集管理办法》
9.《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
10.《草种管理办法》
11.《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
12.《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
13.《自然资源行政处罚办法》
14.《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
15.《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
16.《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17.《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办法》
18.《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地管理办法》
19.《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
20.《银川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试行)》
21.《银川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
六、执法程序
(一)立案、调查与决定
1、凡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移送、上级交办、主动交代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应当填写《行政处罚登记表》,报行政负责人审批。对认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予以立案;对认为不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不予立案。立案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有违法行为发生;(2)违法行为是应受处罚的行为;(3)属于本机关管辖;(4)属于一般程序适用范围。
2、行政执法人员调查处理行政处罚案件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执法证件统一制发,省级以上司法行政主管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执法证件的发放和管理工作。行政执法人员在调查处理行政处罚案件时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自行回避。
3、行政执法人员在调查处理行政处罚案件时应当依法收取证据。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种:(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1.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2.凡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具备下述条件:(1)有明确的违法行为人;(2)有具体的违法事实和证据;(3)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4)属于查处的机关管辖。
3.凡决定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按照规定格式载明下列事项:(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2)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3)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4)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5)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6)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4.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作出的行政处罚,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盖行政主管部门的印章。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处罚,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盖本组织的印章。
(二)听证程序
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制发《举行听证通知》,制作《行政处罚听证笔录》。当事人不承担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听证的费用。听证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听证结束后,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作出决定。
(三)送达与执行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依法及时送达被处罚人。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2.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
七、救济途径
1.行政复议受理机关:银川市西夏区人民政府
2.行政诉讼受理法院:银川铁路运输法院
银川市西夏区自然资源局
2025年1月23日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