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夏区锚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把年轻干部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通过“四个一批”培养锻炼,逐步完善选育管用链条,推动形成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常态化工作机制。
紧抓源头储备一批。按照“精准选调一批、大力招录一批、择优调任一批”的思路,加大招录力度,三年来先后招录选调生和公务员4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30余名。畅通调任渠道,把实绩突出的12名年轻事业干部调任到公务员队伍中。畅通选调通道,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专业人才引进计划,从区内外选调60余名熟悉经济贸易、农业农村的专业化高素质公务员,有力改善年轻专业干部短缺的问题。建立200余名年轻干部储备库进行跟踪管理,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队伍建设储备干部。目前,西夏区35岁以下干部占35.06%,年轻干部队伍基础不断夯实。
教育培养提高一批。不断强化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有效提升年轻干部能力素质。强化党性教育,提升政治能力。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干部教育培训的突出位置,作为年轻干部理论教育的主课,先后举办中青年干部主体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班等10余期,对500余名科级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开展培训。按需因材施教,提升专业素养。坚持科学精准培训,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联合开设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治理能力提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干部300余人次,推动年轻干部成为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
“墩苗”历练锻造一批。坚持把镇街基层、经济发展、重点工作、信访维稳等一线作为“后继有人”的活水源、锻炼干部的磨刀石。给年轻干部“压担子”。拿出一批重要岗位,确保年轻干部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锻炼。近3年以来,择优选派50余名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信访维稳、招商引资关键吃劲岗位任职,选派13名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让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蹲蹲苗、壮筋骨,不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为年轻干部“搭梯子”,认真落实“四个一批”挂职锻炼机制,择优选派17名年轻干部到区外、区直和市直部门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对任同一职务时间较长的25名年轻干部及时进行调整交流,丰富实践阅历,积累工作经验,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让年轻干部“有舞台”。坚持把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优先安排到党政正职岗位上。通过搭建演讲比赛、选调生座谈会、青年干部读书会等平台,让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严管厚爱使用一批。聚焦事业发展需要,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打破“隐性台阶”,大胆启用年轻干部,近三年来,共提拔30岁以下副科级领导干部58名,提拔35岁以下正科级干部16名。目前,科级领导干部中35岁以下占25.8%。坚持实绩实干导向。近三年来,对年度考核中推荐的46名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提拔使用、24名年轻干部晋升职级,将敢于实干担当的40余名干部转任重要岗位,对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群众满意、干部服气的18名优秀干部提拔使用。坚持基层导向。注重选拔熟悉基层情况、对人民有感情、解决问题有办法的优秀年轻干部,提拔在镇街基层一线成长的干部34名,为24名长期在基层一线的干部晋升职级,将10名敢担当、能扛事的镇街班子副职提拔任正科级领导干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向长期扎根农村一线、默默奉献的干部倾斜,选配3名“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乡镇党政班子中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70%。进一步树立重品德、重才干、重担当、重实绩、重公认的鲜明用人导向。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