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西夏区委宣传部、西夏区文联联合举办的“文明实践 艺启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暑期实践课开课了。本次暑期实践课将文化传承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涵盖软笔书法、国画、民间艺术实践、朗诵与主持等内容,让孩子们在学习实践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自治区非遗传承人赵桂琴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刺绣课。赵桂琴从针法基础、色彩搭配到构图技巧,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刺绣艺术娓娓道来。在示范环节,赵桂琴的手中银针和丝线渐渐在绣布上勾勒出精美图案,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
实践环节中,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针线。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穿针引线。“老师,这个结怎么打?”“我的花瓣缝歪了怎么办?”……当遇到困难时,他们积极向身边的人请教。从纫针到缝制图案,孩子们用一针一线绣出属于自己的刺绣作品,亲身感受刺绣文化源远流长的艺术魅力。“原来刺绣需要这么多耐心。”一位学生感叹。
“大家知道王羲之为什么要蘸墨吃馍吗?”书法课上,张彦荣老师用趣味典故开场,瞬间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张彦荣详细讲解毛笔的握笔姿势、基本笔法,强调“指实掌虚”“中锋行笔”等要领,并手把手指导孩子们练习横、竖、撇、捺等基础笔画。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全神贯注,有模有样地悬腕提笔,在米字格上认真临摹。“以前觉得毛笔字很难,现在跟着老师学,发现很有意思,在家我也要多多练习。”卢平高兴地说。
“平时工作忙,孩子放暑假没人管,现在开设了暑期实践课,不仅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还能让孩子学到知识、培养兴趣,真是太好了!”王女士说。
“暑期实践课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走出书本,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西夏区文联主席郝春花表示,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持续推出更多传统文化体验课程,让孩子们在暑假期间既能培养兴趣爱好,又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