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贺兰山西路街道同庄村的肉嘟嘟多肉云养殖基地,银川科技学院学生们正专注地在多肉花盆上挥洒创意。“通过校企合作把课堂搬进企业,既丰富了学校课程内容,又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场景,这种沉浸式学习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技能。”银川科技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马莉颖对合作带来的变化感触颇深。8月27日,在西夏区人才服务中心的“撮合”下,养殖基地与艺术学院成功“牵手”,围绕陶瓷花盆彩绘、产业学院社会实践等达成合作意向。
企业端同样感受到了这股合作带来的暖流。肉嘟嘟多肉云养殖基地负责人王婧高兴地说:“长期以来,基地生产的彩绘多肉养殖花盆供不应求,在西夏区政府的牵线下,我们与宁夏大学达成合作,学生利用暑期参与花盆绘制,作品质量高,市场反应好,这极大得坚定了我们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领域的信心。”她坦言,与高校的紧密协作,有效解决了过去产品质量不稳定和产量小的瓶颈,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西夏区以教育发展联盟为纽带,巧妙地将高校的教育、科研、人才优势与地方的特色产业需求“捏合”在一起。一大批接地气的项目应运而生:沙葱预制菜的保鲜秘方、林地蛋鸡的疾病防控妙招、冷水虹鳟鱼的工厂化养殖技术等60余项科技成果在西夏区的沃土上开花结果。更令人瞩目的是,690项校企地合作项目相继签约落地,葡萄酒产业的废渣华丽转身为资源,羊肚菌实现了高效种植,230项科研成果真正从实验室走向了田间地头和生产线。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西夏区人才服务中心主任介绍:“依托校企合作,我们积极开展乡村产业与人才振兴,先后投入278万元建成银川市‘导师帮带’乡村振兴人才凝聚计划项目29个,柔性引进科技特派员、科技顾问等高层次人才125名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全职引育1900余名农村实用人才在辖区乡村大展才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支活跃在乡村一线的“智囊团”和“生力军”,正成为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力量。
下一步,西夏区将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深化校企地合作模式,统筹高校实验平台、人才及科研成果资源,高效匹配校企地需求,构建“政产学研用”闭环创新体系,推动高校、企业与地方政府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合作。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