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句闲聊,你们就记在了心上……”捧着热乎乎的菌菇素包子,贺兰山西路街道芦花洲社区独居低保户周阿姨眼眶湿润。出院回家仅两小时,贺兰山西路街道“银领办”帮办专员就敲响了她家的门。通过医保数据共享,系统自动预警到周阿姨自付的1.26万元医疗费,身着红马甲的专员上门为她办理了临时救助金申领,全程“零跑腿”。更让她惊喜的是,自己随口提到的“想吃素包子”也被列入了服务清单。这场从“数据预警”到“送餐上门”的暖心接力,正是贺兰山西路街道“政策追着群众跑”的生动缩影。
“银领办”跑腿代办数据多跑路,群众少操心
2025年以来,贺兰山西路街道创新构建“帮办代办+吹哨报到+乡情治理”三维治理体系,让政务服务从“能办”升级为“好办”。走进伊地社区便民服务站,“银领办”专员小马正拿着手机教居民使用“宁夏救助通”小程序:“您眨眨眼,点点头,授权就完成啦!”动态人脸核验、电子签名、材料上传……短短几分钟,低保户王大爷的医疗救助申请便提交成功。“以前得跑好几趟,现在动动手指就搞定!”王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王惠芝介绍,“银领办”团队已为667名困难群众提供“无感智办”服务,”宁夏救助通“小程序一键触达,专员主动上门代办,“群众还没开口,服务已经送到”。
“吹哨报到”破难题部门联动,堵点变通途
在南梁社区,住房救助审批曾是块“硬骨头”。因产权遗留问题,12户困难家庭迟迟无法申领保障房。街道“吹哨”后,银川市住房保障中心“闻哨即到”,市区两级业务骨干组成专班,现场办公。没有常规材料?那就“信用承诺+联合取证”;流程复杂?网格员化身“跑腿员”,代交材料、代办手续,12户家庭全部通过审批。
“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搬进楼房!”居民李大姐拿到钥匙时激动不已。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吹哨报到’机制打破了层级壁垒,部门围着街道转,街道围着群众转,再难的‘历史账’也能理清。”
“乡情治理”暖人心乡音未改,服务更亲
“办事就像回娘家!”在芦花洲社区“五村合一”综合窗口,刘大爷半小时就办妥了土地流转手续。这里的工作人员是原5个行政村的派驻干部,乡音亲切、人熟地熟,专办涉农事务。社区还组建了“村级联络员+网格员”服务队,调解矛盾时,老支书用乡情说理,网格员用政策普法;走访困难户时,村干部带路进门,网格员精准帮扶。
“拆迁后总怕‘人走茶凉’,没想到服务更贴心了!”村民张婶感慨。街道办主任胡华说:“用‘乡情纽带’激活治理动能,群众身份变了,但归属感更强了。”
基层善治服务有温度,幸福有质感
从智慧预警到上门送餐,从“吹哨破局”到乡情服务,贺兰山西路街道的治理创新让“零跑腿”成为常态,更让“暖心”成为关键词。书香苑社区的养老认证窗口前,帮办专员一边帮老人整理资料,一边唠着家常;芦花洲社区的“五村合一”窗口,村干部用方言耐心解答政策……这些场景,构成了基层治理最温暖的底色。
“群众事无小事,我们要让政务服务始终沿着民生的温度奔跑。”胡华说。如今,红蓝马甲穿梭在楼栋间,数据在云端流转,而温暖,正从每一件小事中生根发芽。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