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美怡心神,爱环境自身起。”“居高楼莫抛物,楼道内禁堆放。”“婚丧事莫攀比,天价礼不畅议。”……仲夏时节,走进朔方路街道同心苑社区,绿树成荫,道路整洁,同心苑小区入口的文化墙上,一幅绘有居民公约条款的彩绘格外醒目。
“依据村规民约,我们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刹住了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之风。邻里纠纷调解也有了‘准绳’,大事小情按‘约定’办事,互谅互让的氛围日益浓厚。”同心苑社区党委书记张爱萍说。近年来,该社区创新机制,将一本由居民共商共议、在实践中迭代完善的《居民公约》打造成基层治理的“金钥匙”。这份公约不仅荣获“自治区优秀居民公约”称号,更让社区解锁了基层善治的“幸福密码”。
面对“遛狗不牵绳”这一社区通病,社区多位居民在“吐槽大会”上集中反映,部分业主遛狗不牵绳、粪便不清理,不仅破坏环境卫生,更带来安全隐患,尤其让带孩子的老人忧心忡忡。“雷姐和事阁”调解团队迅速行动,以居民公约为依据介入调解。公约明确规定:“犬出门系好绳,清粪便树新风”。调解员“雷姐”手持公约条款,既讲法理也讲邻里情,向涉事居民、投诉方及物业清晰阐明违规行为的危害性。经过多轮耐心沟通与公约的“刚性”约束,涉事养犬居民认识到了问题严重性。他们不仅当场道歉,承诺严格遵守公约,其中一位“遛狗达人”还主动加入了社区文明养宠宣传志愿队。社区同步增设宠物便纸箱、建立“文明养宠红黑榜”,推动养犬矛盾下降超80%。“公约不再是‘纸上规章’,而是解决问题的‘行动标尺’。”雷姐感慨道。
如今,同心苑社区环境更整洁,邻里更和睦,居民参与热情高涨。“以前社区‘上面管’,现在自己管!公约是我们定的,当然要一起遵守。”居民张先生说。一年来,社区通过公约引领落实屋顶改造、停车优化等26项民生项目,惠及95%以上居民。公约不仅约束了行为,更培育了文明风尚,乱扔垃圾的少了,互助互谅的多了;抱怨声小了,点赞声大了。
同心苑社区以“倾听民意-协商共治-公约引领-情感凝聚”为核心,打造出基层治理的样本。未来,社区将进一步深化机制创新,探索公约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等新场景的应用,持续擦亮“自治区优秀居民公约”的金字招牌,为基层善治注入更多活力。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