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记者从银川市西夏区宁华路街道办事处了解到,今年以来,该街道创新探索“铁脚板摸排+大数据筛查”双轨机制,推动社会救助从“被动申请”转向“主动发现”,已精准帮扶195户困难家庭,发放救助资金超200万元,用行动托举起困难群众的生活希望。
“这笔钱真是雪中送炭!”当日,宁华路街道居民马先生翻看着手机上的临时救助金到账短信,眼眶湿润。2022年,他10岁的儿子确诊白血病,全家仅靠低保金艰难维生。2024年底孩子骨髓移植后,排异治疗费用陡增;今年4月,妻子又突发视神经脊髓炎,失明、瘫痪接踵而至,个人支付医疗费高达12.4万元。社区网格员在入户时了解实际情况后,并立即上报。街道通过大数据核查就医记录、失业金领取等信息,当月便将临时救助金打入其家庭账户。
居民在宁华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申请临时救助资金。
同样受益的还有42岁的王女士。自去年8月查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后,她一度因高额的治疗费用陷入绝望。今年6月,宁华路街道办事处通过医保系统捕捉到其大额报销记录并及时上门核实,依托宁夏民政数字化管理平台快速完成收入核对,7月1日即为她办妥低保,解了燃眉之急。
目前,宁华路街道62名网格员人手一本“民情账本”,对195户低保、重病家庭实行每周至少1次“敲门行动”。与此同时,“数字化管理平台”24小时扫描医保高额支出、残疾等级变更等数据,都会自动触发预警。今年以来,通过“人工+智能”双筛查,该街道新增救助对象识别准确率达100%。
除了资金援助,宁华路街道还推出个性化“救助套餐”:为大病家庭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为残疾人家庭改造无障碍设施,为独居老人组建“暖心陪伴”志愿服务队。当日,志愿者来到独居老人、72岁的赵阿姨家,和她唠起家常时,她拉着志愿者的手感慨:“他们比儿女来得还勤,我感到心里热乎!”
“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宁华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该街道将推动更多政策“掌上办”,持续织密民生保障网。(宁夏日报记者 周昕 文/图)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