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北京西路街道机床厂社区老党员吴纯海是位文艺爱好者,退休闲来无事,就跟着老年大学学习唱歌、跳舞,把日子过得丰富多彩。最近,令他更开心的是,北京西路街道把文艺班办到了居民“家门口”,他在社区就能学唱歌、跳舞。
原来,为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北京西路街道以文化站为依托,聚焦“一老一小”,精心打造了文艺课堂,共开设了民族舞、经典老歌学唱、儿歌、成人和儿童电子琴5个公益班。“主要想为辖区居民提供艺术交流、文艺展示的平台,为辖区儿童精心构筑一个集文化传承、艺术熏陶与品德培育于一体的多彩成长空间。”北京西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媛说。
“街道和社区应该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让我们这些老同志有了艺术交流平台,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居民和社区、街道的关系更亲近了,更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吴纯海笑着说。
北京西路街道立足地矿局社区老年人、儿童多的实际情况,经过充分的调研摸底,根据居民的需求,设立电子琴室,并购买10架电子琴,开设电子琴成人培训班和儿童暑期班,希望能帮助有音乐梦想的居民播下音乐的种子。“我们从琴键位置、指法、音符、音阶、读谱、演奏技巧以及乐曲结构等方面进行教学,虽然学员们动作不够灵活,对音律的感知能力基础比较薄弱,但是积极性特别高,上课特别认真,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意义,能够让每一位学员从不会到会,从每一个乐谱中感受乐器的魅力。”乐器授课老师闫承龙自豪地说。
“在这里我认识了好多新朋友,一起学习唱歌、玩乐,可开心了。”北京西路街道文萃南街社区同安三期小区小朋友马梓涵开心地说。文萃南街社区所辖同安三期属于村转居小区,外出劳动力多。为丰富儿童暑期生活、培养儿童兴趣爱好,北京西路街道在同安三期开设儿歌培训班,提升孩童舞台表演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增强自信心。
“我们将持续开展家门口的文化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增强居民文化交流,助推形成积极向上、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陈媛说。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