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朔方路街道宁安巷社区通过“三官一师一员”联动机制,成功化解一起因酒后争执引发的轻伤害案件。这起案件的高效调解,不仅避免了矛盾升级,更成为基层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纠纷的生动实践。
事情源于居民宋某与商户王某的一次酒后口角,争执中王某不慎致宋某轻伤二级。面对这一涉法涉诉纠纷,宁安巷社区迅速启动“三官一师一员”联动响应机制,联合西夏区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分局刑警队及专业律师组成调解专班,形成“多兵种”协同作战格局。调解过程中,专班成员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检察官详细解读故意伤害罪的立案标准及刑事和解政策,法官精准计算民事赔偿依据并说明司法确认流程,警官结合案例厘清治安处罚与刑事犯罪的界限,律师则从诉讼风险角度为双方分析利弊,社区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优势,以“拉家常”的方式疏导双方情绪,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理性沟通。
“调解不是简单的‘和稀泥’,而是要让法律既有刚性约束,又有柔性温度。”参与调解的检察官说。此次调解通过情绪疏导、事实认定、方案协商、司法确认“四步工作法”,在48小时内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当场履行。商户王某主动承担赔偿责任并诚恳道歉,宋某也表示谅解,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街坊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各退一步海阔天空。”社区人民调解员李淑芳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基层调解的真谛。此次调解不仅化解了矛盾,更通过专业力量下沉提升了基层调解的公信力,构建了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的优势互补格局。这种“一站式”调解模式,既体现了法律的权威性,又传递了基层治理的人文关怀,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今年以来,宁安巷社区依托“塞上枫桥”基层法治工作机制,已成功排查矛盾纠纷68起,其中复杂纠纷8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2%。宁安巷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三官一师一员”机制,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确保“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落到实处。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