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夏区宁华路街道宁华园社区,一本本被磨得卷边的笔记本,是社区网格员们走家串户的“标配”。翻开这些被称为“民情日记”的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的不只是家长里短,更是社区干部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的生动实践,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真实纽带,也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创新探索。
“您好,我是社区网格员,您是住户还是租户?家里有老人吗?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忙?”——这样的开场白,伴随着每一次敲门入户,成为宁华园社区网格员们工作的日常。
在一次对辖区内低保、困难家庭等进行地毯式摸排时,网格员通过“民情日记”详细记录了低保边缘家庭万倩(化名)家中的困境,特别是就学存在的经济压力。社区迅速行动,依据政策为其成功申请到4000元的大学生救助金。同时,社区积极协调,协助其家庭落实了低保兜底政策,并帮助对接残联,申领了相应的残疾人护理和生活补贴。“以前遇到难处,真不知道找谁、怎么解决。现在网格员经常来,情况都记在本子上,帮我们想到了前面、办到了实处。”万倩(化名)谈及社区帮助时,言语中充满感激。
“民情日记”不仅是记事本,更是社区工作的“责任清单”和“行动指南”。“以前楼道里堆满杂物,自行车‘僵尸车’占着地方,电动车都没地方停,看着糟心,走路也不安全。跟网格员反映后,记在‘民情日记’里,没想到很快就清理干净了。”居民王先生指着整洁的楼道说。今年以来,宁华园社区依托“民情日记”共收集居民意见建议20条,解决公共设施损坏、门前乱堆乱放、飞线充电等问题18件。
同时,“民情日记”还是凝聚共识、激发居民自治活力的平台。在宁华园小区的“小板凳议事会”上,居民代表们围坐一起,畅所欲言:“小区草坪附近晚上太暗了,老人孩子散步不安全,建议增加照明......”网格员将居民的意见建议一一记录在册。“大家提的意见,都写在网格员的本子上,后来改造方案里真的采纳了不少!”居民李女士高兴地说。这本小小的日记,正引导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宁华园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写好“民情日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本子记录民意,用行动温暖民心,努力让“民情日记”里记录的民生期盼,都转化为社区里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