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贺兰山下,清风送爽,爱心涌动。连日来,贺兰山西路街道同阳新村和同庄村相继举行助学活动,以村企联动、集体反哺的形式,为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学子们送去温暖与希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崇学重教”的乡村新风尚。
在同阳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舞台上,“阳光奖学金”发放仪式温情启幕。村委会主任郑重宣读《阳光奖学金实施方案》,经过“初审-实地复核-公示”三重把关的受助学子名单一一揭晓,现场掌声不断。“这份资助既有村集体的牵挂,也有爱心企业的担当!”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成员将烫金的荣誉证书和装满文具的助学礼包一一送到孩子们手上。据悉,每位学子获得由村集体和驻村工作队共同提供的2000元资助,辖区企业还贴心地准备了生活用品大礼包。受助学生代表徐文卓动情地说:“这份‘及时雨’让我更有底气去上大学。未来无论走多远,我都会记得为家乡出一份力!”村党支部书记张琴回应道:“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我们会一直为你们的成长护航。”
“我孙子考上沈阳工业大学,能领到3000元,这是对娃努力的肯定,我这心里也热乎乎的。”在同庄村的助学金发放仪式上,村民麻作新难掩激动地说。这是该村连续第12年从集体经济收益中列支资金帮扶学子,今年13名大学生领到了2000至3000元不等的助学金,累计发放11.7万元。“家乡永远是你们最暖的港湾!期待你们学成归来,用智慧反哺家乡;也支持你们四海逐梦,去实现更大理想。”贺兰山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于颖的寄语让学子们倍感振奋。考入西安工业大学的曾同进在座谈时分享:“助学金背后是家乡的牵挂,这份情谊比钱更重。”同庄村还通过“同庄游子”微信群搭建交流平台,已有7名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村党支部书记贾小飞表示:“发展成果要让村民共享,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从同阳新村的“阳光奖学金”到同庄村的“12年助学路”,贺兰山西路街道以教育为纽带,串联起村集体、企业和学子的同心圆。这些“小资金”托举的不仅是学子们的“大梦想”,更照亮了乡村振兴的未来之路。正如一位家长所言:“村里对教育的重视,让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