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左挪一点,好、好,往下放……” 8月29日下午,在贺兰山西路街道南梁社区低保户李叔的“家”门口,挖掘机奋力平整土地,吊车稳稳吊起地基构件,一群身着“红马甲”的社区志愿者更是忙得热火朝天,蹬三轮运沙土、俯身码砖块、挥铁锹铺石子。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忙碌景象,只为给56岁的李叔筑起一个安全、干净、温馨的“暖居”。
李叔因智力二级残疾,一生未婚未育,常年与15只羊和十余只小猫小狗为伴,独自居住在渔湖边一处简陋的彩钢房里。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老旧的彩钢房年久失修,电线裸露杂乱,雨天漏水,夏天闷如蒸笼,冬天冷似冰窖。虽然社区多次送去物资、联系供电所整改线路,并建议李叔入住专业照料机构,但他始终放不下对“小窝”和“毛孩子”们的眷恋,坚持要留在熟悉的环境里。
“在充分尊重李叔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为了既解决李叔的实际困难,我们一边为他申请了1380元临时救助金,一边积极链接爱心企业资源,再加上社区慈善基金的‘注力’,终于把给李叔建新家的钱凑齐了!看到新家一点点建起来,我们心里也特别欣慰。”社区救助专干汤丽娟笑着说。社区精准对接需求,整合政策、慈善、社会力量,将救助落到实处、细处,最终圆了李叔“安居”的心愿。
除了帮助李叔建设新家,在南梁社区,救助绝非“一锤子买卖”,而是融入日常的细致关怀与长效陪伴。针对独居的张奶奶,社区工作人员每周三次上门帮着买菜、打扫卫生,逢年过节带着热气腾腾的饭菜陪老人唠家常;为解决困境儿童马某的上学难题,社区不仅协调学校减免费用,还组织志愿者定期辅导功课,让孩子在关爱中安心成长;面对突发疾病的低保户陈某某,社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救助机制,帮忙联系医院、办理医保报销,发动居民捐款缓解其家庭压力……
从精准摸排困难群众信息建立动态台账,到根据不同需求定制帮扶方案;从链接政策资源落实救助资金,到组织志愿服务传递邻里温情,南梁社区始终把救助工作做在实处、落在细处。正是这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事,让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能感受到社区的温度,让 “幸福” 二字在基层治理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扫一扫 手机浏览